【Thematic Talk】 Reclaiming Māori Food Sovereignty: Environment, Health and Wellbeing as One Interconnected
【Thematic Talk】 【Title】 Reclaiming Māori Food Sovereign…
【Thematic Talk】 【Title】 Reclaiming Māori Food Sovereign…
2022.05.27 〈English Version〉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下稱本中心)以「人…
原住民民族學院二十週年院慶,感謝曾經促成與參與過這一切的夥伴。國際事務中心整理至2014年以來的點點滴滴,推出「原住民族國際事務-深根與串連線上展」六部短片,包含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家交流,以及辦理世界原住民族高等教育聯盟年會活動、工作坊、人力培育、跨域對話、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試辦課程計畫等各項計畫,邀請大家一起來回顧。
By Fulbright Taiwan September 4, 2018 Inspired by the s…
NDHU-CIS president Han-Chieh Chao and U of O professor …
【主題】族群與性別及藝術
【主持人】
Bavaragh Dagalomai 謝若蘭|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
【與談人】
王昱心|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賴淑娟|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Dondon Houmwm 東冬.侯溫|太魯閣族銅門部落藝術工作者
【時間】2020/06/06 (六) 10:00 – 12:00
【地點】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原民院 B106)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5e4YXSsmypU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今(15)日公布「2018 國際交流典範案例」數位專刊,報導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實踐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於國際化發展之豐碩成果,以具體案例呈現臺灣高教國際化實力。今年3月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舉辦「2018年大專校院雙邊交流典範案例徵選活動」,自40件案例中,由上開5校脫穎而出,後續由基金會專員協同特約資深記者前往獲獎學校採訪,採訪層級包含校長、國際事務主管、學院主管、教職員師生等,透過實地訪談,完整記錄各得獎案例之特色與參與師生之收穫。
在本年度採訪過程中,不論公私立,受訪各校皆認為,發展國際化,對臺灣各大學而言,是必要,但也是挑戰,深刻仰賴領導者的識見、資源的投入、行政團隊的努力,還有第一線教學現場的教師熱情而這些付出,為的正是幫助臺灣年輕一代在面對國際競爭時,能有最強大的後盾,讓他們能挺起胸膛,迎向世界。此外,本年度之得獎案例中,臺灣大學及臺北科技大學皆已獲選為2019亞太教育者年會專題講座,將於明年前往馬來西亞發表。
「2018 國際交流典範案例」數位專刊採響應式網站設計,適合手機、平板、桌上型電腦等裝置瀏覽,網址為:https://www.fichet.org.tw/2018Topic/,歡迎點閱瀏覽。
新聞來源: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
國立東華大學透過教育部「臺灣連結」計畫的執行,目前與4所紐西蘭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其中包含兩所毛利大學,阿灣紐阿連基毛利大學(TWWoA)及歐提羅毛利大學(TWoA)。東華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主任謝若蘭教授基於具體落實臺紐雙方互惠交流連結的原則,11月初帶領多元組合的團隊成員進行為期2週移地學習並交流,親身體驗紐西蘭毛利族主體教育之運作模式,於學習與交流中提升參與者國際視野,同時展現臺灣多元文化與特色,達到雙方互為主體之交流與學習目標。
訪團第一週在TWWoA的Whākatane校區,由研究發展主管Dr. Te Kani Kingi教授協助團隊設計課程,並由該校的部落發展學院(School of Iwi Development)院長Dr. Hiria Hape主責,安排全院教師輪流帶領訪團隊進入沉浸式文化體驗與學習。課程包含耆老與講師的毛利文化地景與故事傳說、毛利語言基礎學習、毛利政策與現況、部落集會場所意涵與傳統飲食實作等。另特別安排社區部落巡禮,隨處可見毛利語與英文雙指示景象,也進入社區Marae(集會所)學習傳統植物編織,藉此認識毛利圖騰與生態智慧,見識紐西蘭對於毛利文化積極推展與重視。Te Kani Kingi教授則向團隊說明學校的結構與特色,並開放團隊成員提問、分享與交流教育及文化相關議題。
第二週前往TWWoA的Te Awamutu校區進行第二階段移地學習。該校新任執行長Hon. Te Ururoa Flavell校長親率團隊參訪Rotorua區域文化園區Te Puia展演及雕刻與編織傳統工藝與當代媒材的運用,並說明當地地熱景觀與毛利觀點的「觀光」。訪團成員在交流中分享與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相似與相異之處。Te Ururoa Flavell執行長具有12年國會議員經驗,親身力行實踐毛利價值,特別安排訪團在當地技職學校的Marae與族人進行Pōwhiri(迎賓)練習,Te Ururoa Flavell強調Marae設立在學校內是要讓學校、社區及在地族人能夠維持毛利價值中心,並且讓所有認同毛利價值的人均可來學習。
參與移地學習的東華原住民族發展中心主任楊政賢教授表示,讓團員理解原住民族文化與知識體系的建構,必須大家一起來學習。如果沒有基本認識,就無法真正的尊重。沒有尊重,過去被切斷或壓迫的文化主體就無法被傳承,透過多元組成團隊成員移地學習的經驗,可在互動中學習「族群主流化」的倡議,進而在彼此尊重中達到「和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