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特色成為推動國際化工作亮點

根據內政部107年最新統計,花蓮原住民人口佔16.6%,東華大學因座落花東縱谷這塊特殊的環境,原住民民族學院自然成了東華大學相當具有指標性的教學單位,校長趙涵㨗非常有信心地說:「東華位處原住民、閩、客、外省融合的所在地,人文關懷精神是我們的特色!」因著這份人文關懷的初衷,東華原住民民族學院早在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前,即已積極地與紐西蘭、澳洲等國進行南島議題交流合作。

 

「原住民的特色讓我們成為超脫一般學校推動國際化的亮點。」副校長朱景鵬相當自豪地表示。雖然東華是一所僅有20年歷史的新學校,但原住民學院在當初創校時即為考慮的重點,希望運用地方治理的概念,也結合地方族群特色。但國際化工作的推動,需要醞釀,更需要積極投入,國際長馬遠榮認為雖然原住民特色一開始即納入東華大學發展的重點特色,但真正能發光發熱,原住民民族學院教師們的努力確是關鍵。

趙涵㨗校長、林信鋒副校長

謝若蘭老師

借鏡毛利教育 原民院拓展國際視野

2015年,原民院前往紐西蘭歐提羅毛利大學參訪,它的前身是工藝培訓中心,現在則為全紐西蘭第二大的教育機構,同時也是紐國三所毛利大學中最具規模的學校。致力推動兩校交流多年的謝若蘭說,在2017年獲得「臺灣連結計畫」補助前,雙方連結僅侷限教師個人小規模、辛苦想辦法找資源的狀態下進行,有了「臺灣連結計畫」補助,「讓臺紐可以積極交流、持續互動,也真的拓展了東華原住民學生的國際視野!」謝若蘭語重心長地說,很多原住民學生容易以英文不好、經費不足而退縮,因此國際交流往往傾向選擇中國,但他們不是真的英文不好,而是欠缺鼓舞,在現階段高等教育不斷強調國際視野的前提下,「我們就是要直接告訴原住民同學,要做任何交流,就是去紐澳!」

為何是紐澳?

東華原民院院長、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浦忠成說,毛利人在世界原住民議題上佔有重要地位,而臺灣與毛利人同屬南島語系,在語言、文化相通,「不論臺灣哪一族,基本詞彙像是眼睛、頭、豬、雞、數字等都一樣,這份連結不是神話,而是真實存在;再加上紐澳原住民曾受殖民統治的背景,與臺灣很像,這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有助於我們思考脫離殖民統治的思維。」浦忠成擁有非常豐沛的行政資歷與嫻熟的國際人脈,他是臺紐經貿協議中「原住民專章」背後的重要推手,為臺灣原住民與紐西蘭毛利人搭起互動橋樑,此外,他還大力推動舉辦南島民族論壇,直到2017年他從考試院卸任回校重新執教,這一路的經歷讓他深知東華大學原民院該走的方向。

浦忠成院長

紐西蘭親身參訪,學生「深受震撼」

阿美族的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士生鍾文觀親眼見到毛利語言復振運動三十年來的成效,回臺後,在大女兒出生前夕,他便與同為阿美族的妻子達成協議:建立全族語家庭。在國小時期還曾擔任過國語推行委員的鍾文觀不諱言自己的族語只停留在學齡前階段,因此還會用的阿美族語多是小孩用語,「一開始很困難,很多詞不會。」但這並未擊退鍾文觀,他反而更堅定發動花東兩縣老師創辦自己的學校。

他解釋,如果一直留在體制內,就很難依照原住民的主體性辦課程,「我們認為毛利教育已經做得很好,但他們到今天,也還是得持續遊說,不斷強化自己的價值,因為主流價值太強大!」鍾文觀坦言,這像是一場很難評估的持久戰。不過,即使不會馬上獲勝,但是不打,絕對不會贏。目前在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和解小組擔任專案助理的泰雅族同學筆述一·莫耐,經過這次毛利教育訪問活動後,徹底改變她的進修規劃。她說,原本出國進修只想選擇澳洲或英國,現在已經改變順位,想去紐西蘭好好研究毛利教育,而且紐西蘭的師資非常完備,足以提供厚實的研究方法,有助於思考整體原住民的教育方式。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士生安梓濱來自阿里山鄒族,雖然他沒有被禁止說族語,但因為離開部落、鄒族人數又少,讓他也「逐漸失語」。

他說,毛利教育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教材會因地而有不同,讓上課更貼近生活,而不像臺灣,「一體適用,我在阿里山上學的,跟都市裡學的差不多,可是有些情境我真的無法領略。」也因此,回臺後,他認真思考如何讓東華原民院的空間更能呈現原住民的氣氛,「這不單是擺設而已,還有人,我們該如何呈現主體性?」

原民與土地 臺灣與國際

東華大學在國際交流的耕耘,不僅深化原民院學生對主體性的認識,也讓臺灣與國際社會的連結變得更為緊密。謝若蘭和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王昱心副教授剛參加完於挪威舉辦的「2018年世界原民高等教育聯盟會議」,「臺灣拿到2019會員大會主辦權!」她們很振奮地跟我們分享:明年的大會,不只會有紐、澳的原住民,加拿大、薩米、夏威夷、阿拉斯加等區域的原住民也會與臺灣串連,支持臺灣。東華原住民學院的師生透過交流參訪,敞開國際視野,吸納更多養分。謝若蘭期待,當臺灣原住民可以逐漸建立主體性,而不再是多元文化的幫襯時,原住民文化不但能豐厚臺灣文化樣貌,更有助於臺灣被世界看見,就像一支從後山打向世界舞台的關鍵安打,深遠而遼闊。

王昱心老師、謝若蘭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