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名稱:
從紐西蘭高等教育政策看台灣原住民高等教育
作者:
闕河嘉。2007。〈從紐西蘭高等教育政策看台灣原住民高等教育〉《原教界》第15期,頁6-7。
摘要:
在教學現場,常面臨平地學生對於原住民學生入學資格政策的疑惑與挑戰,以下提供紐西蘭的現階段發展概況,讓我們思考在提升與發展原住民高等教育實踐時是否有其他做法?
紐西蘭最高學府奧克蘭大學在2006年的年度報告中,毛利學生有2,468名,約佔全部學生的7%(包括碩士生533名,博士生9名)。學校教職中毛利人佔5.1%強,教授科目涵蓋各學院;而毛利行政人員也佔5.1%。以毛利人口約佔紐西蘭總人口14%的比例而言,此比重似乎是令人非常不滿的。然而,相較於其他國家,這樣的比例似乎又令人稱羨。我在台大任教的這幾年,遍尋不到台大究竟有多少比例原住民學生的數據。很顯然地,「原住民學生比例」並非是台灣各大學發展的主要參考指標之一。
究竟紐西蘭在提升毛利人高等教育品質的努力為何?就了解,提升毛利人教育品質的政策中,以強調毛利人參與社會為宗旨。毛利人的教育發展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Wananga。Wananga可謂是紐西蘭高等教育機構的毛利部落大學,授予學士學位或其他的文憑與資格認證。第一所Wananga成立於1997年,迄今紐西蘭已經有三所Wananga。Wananga的成立不但提供大學體制中另類學習機會與場域,更重要的是表示以毛利語言、哲學為中介的教育體制,由幼稚園、中小學、延展至高等教育。毛利大學體制發展健全,已獲世界高等教育的認可。此經驗可鼓舞台灣努力於部落大學的發展,朝向發展健全的大學體制,而非僅是附屬的社區大學的終生教育學習機構。